人才招聘  |   服务网点  |   关于我们     
  • 首页
  • 个人业务
  • 公司业务
  • 信贷产品
  • 电子银行
  • 存款保险
  • 关于我们
  • 存款业务
  • 贷款业务
  • 结算业务
  • 银行卡
  • 廉洁办贷
  • 存款业务
  • 贷款业务
  • 结算业务
  • 小微企业
  • 中间业务
  • 信贷特色产品
  • 业务办理
  • 个人网银
  • 企业网银
  • 手机银行
  • 银企直连
  • 存款保险
  • 阳光村镇银行简介
  • 企业文化
  • 网点地图
  • 发起行介绍
操作指南 自助注册
系统设置 安全提示
新闻动态
  • 公告栏
  • 政策法规
  • 本行新闻
  • 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 行内活动
  •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所在位置:首页  >>  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三农”贷款增速放缓 政策效果显现尚需时日 

央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末高0.8个百分点。从贷款投向看,房地产贷款增幅有所收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速提高,贷款结构呈现出持续优化态势。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三农”贷款增速放缓。2018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2.6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上年末低4.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23万亿元,同比少增8543亿元。

  从央行按季度发布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投放情况看,2017年1至4季度末涉农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8.9%、9.9%、10.5%、9.64%,增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进入2018年后,按季度统计,同比增长分别降至7.9%、7.3%、6.6%、5.6%,增速明显放缓。对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她表示,这与整个经济大环境有关。涉农企业通常抗风险能力较弱,并且分散、产业规模效应差,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成本较高,收益较低。因此当经济下行、行业风险不断暴露时,金融机构对这部分贷款往往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

  不过,她也指出,尽管“三农”贷款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信贷向农户倾斜的趋势更为明显。在全年涉农贷款增速回落的同时,农户贷款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更趋平衡。从央行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三农”贷款中,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26.64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上年末低3.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94万亿元,同比少增6027亿元;农业贷款余额3.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末低3.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880亿元,同比少增1307亿元;相比之下,农户贷款余额9.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虽然增速比上年末低0.5个百分点,但全年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多增935亿元。

  事实上,农户贷款近几年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且增速一直高于农村和农业贷款。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户贷款规模以及在贷款总量中的占比较小,基数较低,2012年末时分别为3.6万亿元和5.4%;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各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政策出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广大农村农户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有了显著提高。2018年,央行加大了再贷款、再贴现和定向降准等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支持银行增加小微和“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的信贷投放。从此份统计报告可以发现,2018年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末高8.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多增6143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5.06万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583亿元,同比多增710亿元。这表明,政策效应已经得以初步显现,金融机构授信范围进一步向农户群体扩大,以往受制于抵押品、信用原因,普通农户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现象有所减轻。

  众所周知,农商行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主力军。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全国1436家农商行,资产负债规模均超过23万亿元,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在各项贷款的占比长期保持在60%和50%左右,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户均余额分别为30万元和131万元。农商行以在银行业10%的规模,贡献了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22%和21%的规模,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农商行作为“三农”贷款的主要来源,其战略发展定位、业务经营情况、风险控制能力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涉农贷款规模增速的变化。

  农信社改革十几年,造就了一批按照现代银行治理机制建立起来的农村商业银行,成为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中也有少部分农商行出现了经营定位“离农脱小”的盲目扩张倾向。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的就在于推进农商行回归县域法人机构本源、专注支农支小信贷主业。同时,为了确保监管政策要求能够有效落地,《意见》专门制定了监测和考核农商行经营定位和金融服务能力的一套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了经营定位、金融供给、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机制等四大类15项指标。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指标的执行,对于科学合理监测、考核和评价农商行支农支小金融服务情况,无疑将发挥很强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根据《意见》要求,县域及城区农商行应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如规定贷款余额占表内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50%,其中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应逐年上升直至超过80%、大额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应逐年下降直至降至低于30%,以此限制农商行通过同业和投资等方式进行规模盲目扩张;同时,对授信农户户数、授信小微企业户数、农户和小微企业的用信户数、建档评级的小微和农户户数等占比提出“逐年上升”的明确要求,并在绩效考核方面对支农支小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给予倾斜。

  监管部门此番做法,对农商行经营定位纠偏,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支农支小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出于防控金融风险的考虑,引导其树立服务实体、“做小做散”是防范风险根本之策的理念,建立完善适合支农支小主业特点的风险管理机制,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此外,中信建投研究报告指出,此举也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央行降准之后释放的流动性,从银行间市场疏导至实体经济,而农商行正是与“三农”、小微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金融机构。

“不过,政策落地、监管指标的实施还需要时间和过程。”赵亚蕊表示,随着普惠贷款考核口径调整、新一轮定向降准实施及规范农商行贷款投放等政策相继落地,加之基础金融覆盖面将不断扩大,信贷资源流向小微和“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的渠道有望得到进一步疏通,相关贷款增速预计会有所增加。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网站地图 丨 网站声明 丨 使用条款 丨 联系我们 丨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丨

吉ICP备:17008721号 丨

吉公网安备 22072102000108号 丨访问量:加载中...


单位地址:松原市前郭县民主街巴彦社区民知委 邮编:138000


Copyright@SUNSHINE VILLAGE AND TOWN BA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