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洗白”“征信修复”“一条1000元至2000元”“修复不成功,可以退款”……诸如此类的征信修复广告在网络上屡见不鲜,殊不知这其实是一场骗局。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陈建华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近几年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公众日益重视自身的信用状况。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在商业利益驱使下,谎称可以帮助信息主体删除或更改征信系统中的不良信息实施诈骗,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
征信修复是一个噱头
“陈建华表示,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和官方文件并无“征信修复”的概念,但有“信用修复”的表述。从国际经验来看,部分国家征信业相关法规中提及的“信用修复”实质上是指帮助信息主体修改错误的信用记录,修补受损信用和提升信用评分,这与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征信异议处理规则类似,主要是将错误征信信息改为正确的纠错机制。这与不法分子宣传的“花钱铲除洗白不良信息”的骗局具有本质区别。在征信修复骗局中,不法分子主要编造各式“不良信用信息洗白”骗局骗取个人钱财,牟取高额费用,轻则涉嫌扰乱社会治安,重则触犯法律涉嫌诈骗。
陈建华表示,目前,不法分子实施征信修复骗局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01利用信息主体急于改善信用状况的心理实施诈骗
最典型的场景是,不法分子谎称可以帮助信息主体删除、修改征信系统中的负面信息,在收取钱财后立即失联。还有的利用信息主体不了解征信业务处理规则,将正常的异议处理与征信修复混为一谈,谎称可以帮助个人或企业快速办理错误信息更正从而收取高昂费用。
02伙同信息主体以恶意逃废债或骗取信贷为目的实施诈骗
比较通常的做法是,不法分子帮助信息主体伪造文书、钻金融机构业务漏洞,要求金融机构删除报送至征信系统的负面信息,或者骗取贷款。一旦达不到目的,就恶意投诉、上访,让金融机构疲于应付或迫于压力进行妥协。更为恶劣的是,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国家出台的一些帮扶政策,帮助信息主体实施诈骗。例如,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国家为帮扶受影响的弱势群体,明确了可以不向征信系统报送负面信息的若干情形。有些不法分子从中发现“商机”,与一些有不良企图的个人或企业相勾结,通过伪造文书、向金融监管部门申请维权、营造负面舆情,甚至聚众闹事等方式,要求金融机构删除负面信息。
03利用社会大众急于挣钱的诉求实施诈骗
有的不法分子通过混淆视听,将征信修复与国家正式文件所出现的“信用修复”划等号,谎称“征信修复”是新兴产业,并从中牟利。有的以举办“征信修复培训班”为名诈骗消费者学费;有的骗取创业者,打着招募征信修复代理加盟的旗号骗取加盟费。
目前,这些骗局手段不断翻新,跨行业跨领域,已经形成一条集征信修复培训、加盟代理、个人信息售卖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呈现出专业化、团伙化的倾向,严重干扰正常经济金融秩序,侵害群众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安定团结。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显示,征信修复骗局呈蔓延趋势,已有20多个省市发生关于征信修复骗局的诉讼。
不法分子打着“征信修复”旗号进行诈骗钱财和套取个人信息的活动,提醒大家珍惜个人信用,学会辨别真伪,避免上当受骗,保护自身权益。
网站地图 丨 网站声明 丨 使用条款 丨 联系我们 丨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丨
吉ICP备:17008721号 丨吉公网安备 22072102000108号
丨访问量:加载中...单位地址:松原市前郭县民主街巴彦社区民知委 邮编:138000
Copyright@SUNSHINE VILLAGE AND TOWN BANK All Rights Reserved.